3月13日早上7時,地災防治網格員景遠勝出門巡山。他沿著村里的小路一直往山上走,觀察滑坡裂縫、樹木、路面等情況。景遠勝所在的四川省巴中市永安鎮學堂灣村二社整體坐落在滑坡體上,威脅著50戶176名村民的安全。景遠勝告訴記者:“幸好安裝了專業監測設備,去年通過預警成功避免了一場重大險情,否則后果不堪設想?!?/p>
去年8月29日上午10時34分,巴中市通江縣地災專業監測預警平臺發出警報,安裝在57公里外的永安鎮學堂灣村滑坡隱患點上的GNSS位移監測儀探測到該點發生明顯位移,專業監測人員第一時間通知了景遠勝。景遠勝立即趕赴現場,發現滑坡體變形跡象明顯,后緣裂縫增寬5~10厘米,出現錯臺高差10~15厘米。他一面向自然資源部門報告,一面迅速組織受威脅的20戶64名群眾轉移,避免了人員傷亡。
在巴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質環境監測站站長溫智看來,地災專業監測設備作用發揮良好,得益于巴中市在地災專業監測建設項目中采用的EPC模式。EPC的全稱是工程總承包,是指項目承擔單位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并對其所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費用和進度進行負責。
據相關專家介紹,EPC模式建設工程質量責任主體明確,有利于追究工程質量責任。該模式還將原來的實施周期由一年縮短至半年甚至幾個月,避免了地災現狀變化對項目實施造成影響。同時,由于實行目標導向制度,激勵了總承包單位創新使用新技術、新設備,達到預定監測和常態化運營維護管理的目標。
巴中局加強對項目總承包單位的監管,印發了《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強化監測點位建設質量;市級組建了專項工作組,對各類型設備安裝數量的下限、建設點位數量等任務要求和建立監測預警體系、實現野外大功率聲光報警等技術要求進行了明確。
據了解,2017年以來,巴中市已完成559處地災專業監測點位建設,通過EPC模式建設的有408處,約占總建設數量的73%。溫智告訴記者:“從實施情況看,采用EPC模式的專業監測點建設項目工期縮短了近5個月,地災預警成功率由原來的不足5%提升至25%以上,監測設備常規問題處理時間由原來的4~6天縮短至2天內?!?/p>
“有了專業監測設備,一點點變化都能被發現,我心里踏實多了?!苯衲昙磳⒌絹淼难雌?,景遠勝將和他的好伙伴——地質災害專業設備一起工作。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國咨詢熱線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