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校研學旅行成為備受關注的新興話題。
如何挖掘各高校研學旅行資源優勢,找準其主題定位,構建本地高校研學旅行產品體系,實現教育資源與旅游資源的融合再生呢?
今天的內容以江西省高校為案例探索高校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的一般原則與思路,具體內容跟著小研一起來看~
一 國內外高校研學旅行研究與發展現狀 國內外高校研學旅行研究綜述 對外文文獻數據庫的檢索顯示,高校研學旅行并未引起國外學者的足夠關注,研究成果更是屈指可數。 因此,雖然國外名校游學活動在市場上熱度很高,但理論研究明顯滯后。 近年來,隨著我國研學旅行在國家層面的不斷深入推進,高校研學旅行作為一個新名詞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發展如火如荼,備受社會關注。 但其理論研究狀況與國外相似,仍然明顯滯后于實踐。 對中國知網的檢索顯示,目前較有代表性的相關文獻有3篇。 陳桂珊等指出,地方高校開展研學旅行,不僅能直接解決各地區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資源不足的問題,而且能夠充分發揮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 鮑瑜等基于營地教育驅動視角,提出高校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的相關策略,主要包括高校資源特色型主題式開發、高校特色課程和當地資源融合開發、景校合一型研學基地標準化開發和高校外拓型專項研學旅行產品開發。 張紅麗認為,西安市高校在學前兒童研學旅行資源開發方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自然人文景觀、教學科研、輔助設施和連帶整合資源方面。 以上文獻分別從高校研學旅行開展的價值與意義、項目與產品開發體系以及高校研學旅行資源整合等不同角度進行分析,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借鑒。 國內外高校研學旅行發展現狀 01 國外高校研學旅行發展現狀 國外的研學旅行市場化發展相對較早,有比較成熟與系統的開發、運營經驗,研學旅行基地以自然博物館、科學博物館、藝術館、劇院、動物園、知名大學等場所為主要依托。 其中,歐美知名高校通過凝聚自身品牌優勢、整合強勢教學資源,發展主題特色鮮明的研學旅行基地,其游學與研學旅行的發展獨樹一幟,讓國內高校難以望其項背。 如表1所示,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利用英語培訓基地及其獨特有效的教學方法,研發了邊游邊學的浸泡式英語研學旅行項目; 耶魯大學憑借其全球領先的攝影技巧,帶領學生探索鏡頭下的奧秘; 紐約大學、哈佛大學先后推出“紐約大學藝術青少年戲劇營”“哈佛戲劇營”開發戲劇研學旅行產品; 日本國立九州工業大學則開發了機器人科技研學旅行課程。 02 國內高校研學旅行發展現狀 2012年,國內始創青少年高??茖W營,讓學生走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企業研發中心,聆聽專家大師講座,參與科學探索及趣味文體活動等,撬動了高校研學旅行巨大市場,共計50所國內著名高校響應并參與,其中有包括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內的37所985工程大學、13所211工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來,教育部于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公布了“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營地”名單,空軍航空大學航空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博物館、“月宮一號”綜合實驗裝置)、大連海事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校史館、哈爾濱工業大學博物館、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館等高校研學基地、營地均在列。 近年來,浙江大學開展了“實踐出真知,動手嘗樂趣”研學活動,讓中小學生感受高??萍及l展前沿成果。 中國科學院開展“走進昆明植物研究所,體驗‘微’科技”課題研究實踐活動,使中小學生了解科研過程,提高動手能力,體會科研樂趣。 四川大學開展“揭開華西神秘面紗,get急救新技能”醫學之旅,讓學生們了解醫學的世界,解鎖急救技能。 此外,中國海洋大學還開展了“登海洋科考船,感受海洋技術之奇妙”活動,讓參與研學旅行的中小學生大開眼界。(如表2所示) 江西高校資源豐富,但并非所有資源均可為研學旅行服務,在舍次求主、求同存異的基礎上,本文擬對江西省各高校開發研學旅行的主要資源依托進行梳理,為框定開發主題、明確開發定位奠定基礎。 江西省高校研學旅行開發的主要資源依托條 如圖1所示:高校校園建設力求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藝術美、教育美的統一。 在高校的校園布局中,山林、溪流、湖泊、步道等構成自然景觀,散落其間的亭臺樓閣橋舍館室等人文景觀更是不勝枚舉。江西省作為一個教育大省,高校教育、教學資源豐富。 據統計,江西共有211工程大學1所(南昌大學)及其他44所本科院校,高校具體名錄及其研學旅行資源優勢如表3所示(以本科院校為例,分院與獨立學院未列出)。 毋庸置疑,江西省高校研學旅行資源無論是單體優勢還是整合優勢都非常明顯,凸顯出巨大的開發價值與潛能,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01 高校豐富教學實訓空間塑造多元化研學旅行體驗 江西高校教學實訓空間類型多樣、元素豐富,涵蓋博物館、重點實驗室、圖書館、動植物標本室以及二級學院特色實訓室等。 如東華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贛南師范大學蘇區博物館與嶺南植物園、上饒師范學院航空模擬艙與茶藝插花及雞尾酒調制實訓中心等空間,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了不同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 02 高校厚重的人文歷史資源彰顯研學旅行活動文化內涵 厚重的人文歷史底蘊是高校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因,如古樸厚重的先哲思想、古色古香的校園建筑、名人名家的至理名言等。 江西高校的校園風光,如南昌大學鎮樓大門、華東交通大學靖安校區仿古皇宮建筑、江西財經大學杏譚佇看亭等標志性景觀,文化底蘊深厚,與高校歷史沿革、學生學習生活印跡密切關聯,故事代入感和文化激勵因子強,賦予了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豐富的文化內涵。 03 高校特色研究課題鏈接融合當地研學旅行景觀資源 依托高校特色課題,利用專業綜合實踐室,組合本土自然型和文化型景觀,開發研學旅行項目、設計研學旅行課程、打造研學旅行產品,通過研學實踐活動的開展直接引起學生內化知識的響應,從而有效落實課程實踐性,是當前江西眾多高校研學旅行資源開發的重要方向之一。 如,江西師范大學鄱陽湖濕地與流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聚焦鄱陽湖濕地公園系統研究,可有效通過課題鏈接鄱陽湖景觀資源,研發濕地生態與環境保護、候鳥知識科普等探究性研學旅行活動。 江西省高校研學旅行資源開發的主題定位 01 主題定位的總體思路 筆者認為,江西省高校研學旅行資源開發定位的總體思路應該包括兩個層次: 一是通過系統梳理江西各高校優勢資源(品牌),找準各大高校的主題和特色; 二是透過主題來串聯高校,促進高校研學旅行資源開發與整合進程,形成具備系統性、可操作性的高校研學旅行項目、課程或產品。 如,我們首先識別出華東交通大學的交通科技、南昌航空大學的飛行科技、東華理工大學的地質類技術分別為其優勢資源,在此基礎上,通過串聯將這些高校研學旅行資源整合成同一類型的主題。 02 主題定位的目標與原則 定位的主要目標: 謀劃江西高校與旅游相融合發展的事業,找到各高校最特色最優質的資源,挖掘出適合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的主題,并打造研學旅行亮點和爆點,豐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產品供給,為研學旅行產品的設計開發提供資源依托和創意依據。 定位原則: 特色性原則 (如贛南師范大學的臍橙研究技術,井岡山大學紅色文化研究等); 整合性原則 (如贛南師范大學臍橙研究中心+客家文化+嶺南動植物標本館等); 創新性原則 (即盡量區別于市場上其他高校提供的研學旅行課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可行性原則 (如在開發高校研學旅行產品時考慮研學主題是否具備載體、是否適合開發等); 合理性原則 (即江西高校專業眾多,但并不是每個專業均適合轉化為研學旅行資源并進行開發)。 03 主題定位的具體方案 1) 科技類主題 江西省擁有科技類優勢資源的高校眾多。 如,南昌大學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在國內知名度較高,可將其定位為食品科技類主題; 江西農業大學是一所專注農業科技類的大學,可以將其定位為農業技術類主題; 南昌航空大學的航空技術在全國享有盛名,可將其定位為航空科技類主題等。(詳見表4) 2) 藝術類主題 一些藝術類高校,因為專業性強、特色突出,其主題定位的精準化程度較高。 如江西服裝學院可直接定位為服裝設計類主題; 景德鎮陶瓷大學則可定位為陶瓷藝術類主題。(詳見表5) 3) 文教類主題 如,贛南師范大學為目前國內研究客家文化最前沿、最深入的大學,擁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可以將其定位成客家文化主題; 九江學院、宜春學院以及井岡山大學等根據其學術造詣與地緣優勢,可以分別定位為廬山文化主題、宗教文化主題以及紅色文化主題等。(詳見表6) 4)管理類主題 江西財經大學具有突出的財經類學科優勢,擁有優質的科研與教學團隊,產業類、經濟類、金融類等研究中心實力雄厚,適宜打造經濟管理類主題; 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上饒師范學院等則可聚焦旅游管理學科專業上的教學與實習實訓空間資源優勢,定位為旅游管理類主題。(詳見表7) 5) 生態類主題 江西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專注鄱陽湖生態研究多年,在鄱陽湖生態環境方面的研究造詣較高,可定位為鄱陽湖生態主題; 景德鎮學院對江西特色植物研究及栽培有一定建樹,可將其定位為江西特色植物主題。(詳見表8) 二 江西省高校研學旅行資源的開發策略 開發的總體思路 開發的總體思路為:開發以江西省高校為目的地的研學旅行課程,打破對傳統旅游景區資源的依賴,全面拓展與整合各類社會研學旅行資源與空間; 將具有濃重學習氛圍的大學校園作為目的地,改變學生的原有思維,避免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在旅行中研學,在研學中旅行,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開發高校研學旅行產品時,關注知行合一,強調游中學、學中游理念,讓學生不僅掌握書本上的知識,更要將書本上的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不一樣的方式來學習體驗; 高校研學旅行中,注重學生個體實踐和本人情感的投入,使學生日益成為“健全的人”,充分發揮學生的天性和才能。 開發的目標與原則 開發江西省高校研學旅行資源,是為了打造江西省高校研學旅行產品體系,增加市場的有效供給,提高中小學生在研學旅行課程資源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 此外,在開發高校研學旅行資源的過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則: 1) 屬地化原則 北京、上海等地名校資源豐富,底蘊深厚,影響力大,是全國眾多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自然對全國學生的吸引力最強。 相較之下,江西省高校尤其是其中的地方性高校,研學旅行資源開發吸引的人群主要是當地中小學生,對外省中小學生吸引力并不強。 因此,對江西省高校研學旅行資源進行開發時,應重點關注當地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需求。 2) 品牌化原則 即緊密圍繞江西省高校及其研學旅行資源的品牌優勢及其特征,挖掘亮點、打造特色品牌。 如江西師范大學的鄱陽湖生態研學旅行課程,贛南師范大學的客家文化研學旅行課程,東華理工大學的地質研學旅行課程等。 3) 梯度化原則 即各高校開發研學旅行應以品牌專業、重大項目或重點課題為核心,逐步拓展至大眾專業、普通項目或一般課題。 如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所和鄱陽湖生態研究院依托差異化研究特色,可設計不同梯度的研學旅行活動,形成連帶效應。 4) 融合化原則 高校專業、研究課題及實驗室等眾多,如果研學開發僅僅專注于其中一個方面,不僅會顯得產品單一,還會形成資源閑置。 反之,如果將多個課題、專業或研究進行組合,不僅可以豐富研學產品,還能提高中小學生的研學體驗度。 如贛南師范大學可以將臍橙研究所、客家文化和嶺南動植物園組合成一條精品研學線路。 5) 聯動化原則 在同一區域內可以將多個高校的研學課程整合,形成區域聯動型高校研學旅行課程。 例如,南昌航空大學“天宮開悟”研學基地、東華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江西中醫藥大學藥植園等主體可以有效聯動,進行研學旅行課程的聯合研發與互動營銷。 具體開發策略 在系統梳理江西省高校研學旅行資源及其主題定位,并厘清開發總體思路、目標與原則的基礎上,筆者綜合考慮了各高校研學旅行產品與課程的文化特質、主題組合、市場需求以及可操作性、流程化與體系化等方面,提出了如下具體開發策略。 01 屬地精品開發策略 所謂精品開發,就是挖掘與整合江西省高校能夠體現江西特色文化、資源的主題內容。 如表9所示:江西師范大學鄱陽湖生態重點實驗室,可以開發鄱陽湖生態專題類研學旅行課程,因為鄱陽湖生態是江西省內獨有的生態資源,專題營的創辦可更好地傳播江西省的特色文化資源; 而贛南師范大學是國內研究客家文化比較前沿的單位,開展客家文化專題研學不僅能夠傳播江西文化,還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學習客家文化。 此外還有九江學院的廬山文化和井岡山大學的紅色文化等,都可以按屬地精品策略進行開發。 02 梯度重點開發策略 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地方所屬高校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項目名單中,江西財經大學等高校在列。 除此之外,江西省首批省級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名單中(64個),有8個本科院?;?,具體包括景德鎮陶瓷大學、南昌航空大學“天宮開悟”航空航天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江西農業大學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東華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江西理工大學水資源健康循環實驗室、井岡山大學生物園、贛南師范大學南嶺動植物標本館、江西中醫藥大學藥用植物實踐基地。 此外,2018年10月11日,東華理工大學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江西省高校研學旅行應將上述名單中的學校作為開發的第一梯度,深挖、整合其特色資源,形成重點型研學旅行產品。 如,江西中醫藥大學開發的“我是小中醫”高校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通過參觀中醫實驗室、學習中醫簡單推拿、了解中醫藥營養膳食等活動,推動了中小學生對中華醫學國粹的深度認知,成為江西省高校研學旅行的拳頭產品。 03 多元復合開發策略 江西高校有各種主題類型的課題、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等,眾多主題可以組合形成豐富的高校研學旅行產品體系。 如表10所示:南昌大學“食品科技類+汽車制造技術+醫學”等可形成一條多日游高校研學旅行產品; 贛南師范大學“臍橙研究所+客家文化+嶺南動植物園”等可打造成多日游復合型研學產品。 這種復合型的高校研學資源的開發,既豐富了高校研學產品的內容,又加深了中小學生的研學體驗度,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04 分層聯動開發策略 1) 區域聯動開發策略 同一區域內往往聚集著多個高校,市場上的高校研學旅行產品開發更傾向于同一區域多個高校聯動開發產品。 如南京匯景研學開發南京高校研學資源時,就是將南京市內高校,如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一起打包整合,形成一個聯動型高校研學產品。 江西省高校開發研學旅行產品時,也可采用同種策略(詳見表11) 2) 校景聯動開發策略 近年來,國內高校開始利用校內實訓基地、研究中心和周邊連帶景區、博物館、城市規劃中心等結合形成校景合一的精品化線路。 如南京匯景研學開發的南京高校研學旅行產品,將高校校內資源與南京市區內博物館、中山陵等景點組合形成多個高校研學旅行產品。 這種思路在江西高校研學旅行產品開發中可加以借鑒。 如表12所示:九江學院可開發廬山文化研學旅行產品,課程中除了在校內學習外,還可選取一天對廬山進行實地考察,使學生更直接、更深入地體驗廬山文化; 井岡山大學開發紅色研學旅行產品,除了在校內參加紅色知識競賽與學習外,也可加入校外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五指峰等景點,既能增加學生體驗,又能深化所學的紅色知識; 上饒師范學院則可利用方志敏研究中心的學術積淀,圍繞方志敏“清貧”文化展開想象,將校景聯動資源開發策略用到極致。 3) 文化聯動開發策略 文化聯動開發就是將具有文化聯結點的不同高校進行整合,打造跨區域組合的文化主題類研學旅行產品體系。 如表13示:江西省鄱陽湖生態研究在江西師范大學和九江學院都有研究中心,可以將兩所大學的資源優勢進行組合,形成一條專門圍繞鄱陽湖生態的研學旅行線路; 井岡山大學對井岡山地區的紅色文化研究、贛南師范大學對蘇區紅色文化的研究亦可進行組合,形成一條紅色文化聯動型的研學旅行產品; 景德鎮陶瓷大學的陶瓷技術、景德鎮學院的陶瓷技術和萍鄉學院的工業陶瓷制造技術則可組合成陶瓷文化的學旅行產品體系。 三 結語 本研究立足于研學旅行資源嚴重泛化、但又明顯供給不足的現實。 盡管本文主要聚焦江西省域范圍高校,但因為對高校研學旅行資源開發進行了較為系統性的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內容與成果依然具有代表性與普適性,對全國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研學旅行資源開發具有較強的參考和借鑒價值,在高校研學旅行研究、高校產學研轉型以及新型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等方面也有著積極意義。 2020年,高校增補旅游大類“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全過程的學理支持與現實支撐。 高校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豐富,疊加效應顯著,發展高校研學旅行必須抓住高校特有的品牌資源優勢。 如高校特色學科、人文精神及可組合的相關旅游資源等,找準資源開發與整合的主題定位,通過合理的策略體系構建,形成自身獨特的研學旅行發展項目。 同時,面對目前高校研學旅行亂象頻發的現實,無論是研究者還是產業實踐者,都應該秉持教育者的初心與情懷,樹立研學旅行發展的精品與經典意識,塑品牌、重人才,努力帶給學生安全、深度以及倍受尊重的研學旅行體驗。 END
來源:研學頭條
免責聲明:圖文來自于網絡,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目的,僅代表作者觀點,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國咨詢熱線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