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分學霸軍訓中暑死亡,教官騷擾女學生,軍訓亂象何時休?
2020-09-02
2020年的夏天,王磊(化名)倒在地上,就再也沒站起來過。王磊在老家刻苦學習,最終以中考765分(滿分810分)的成績被湖南省的重點中學臨澧一中錄取。學校很漂亮,老師同學都很友善,一切都是他想象中的樣子。但就當軍訓展開,王磊漸漸覺得自己身體開始吃不消了。但他看同學都在堅持,他沒有什么理由不和大家一起堅持。于是他們便一直在被譽為火爐的湖南在氣候最熱的時候在室外訓練。8月4日,王磊突然覺得眼前發黑,眩暈,惡心,隨后撲通一聲倒地,他便不得不被扶到樹蔭下休息。但休息一段時間之后,他感覺及其惡心,嘔吐不止,最后被學校簡單處理了一下,送上了救護車。他被診斷為由于中暑過度導致的熱射病,最終搶救無效死亡。在4日下午5點的時候,王磊的母親,接到學校的電話,說他們家孩子要不行了。王磊的母親趕往醫院,但她只看到她的兒子奄奄一息躺在病床上,周圍只有一個高年級的學生。沒有人會想得到昨天還活蹦亂跳的他,說著將來要考什么大學的他,就這樣活生生的沒了,他永遠停留在了15歲。2014年8月25日,西安市某中學的一名高一新生在軍訓時突然暈倒,經搶救無效后死亡。2014年8月26日,河南省某中學軍訓后一名新生暈倒在食堂內猝死,學校表示是由于沒有進行訓前體檢導致的。2015年9月15日,廣州某學校一新生軍訓時突然暈倒,急救一小時之后不治身亡。2015年9月21日,東華理工大學一大新生去參加軍訓突然倒地死亡。2016年8月13日,陜西一新生突然暈倒嘔吐,經搶救1小時后死亡,據學校稱,當時學生自稱有些頭暈但吃些藥就好了,所以未申請免訓。沒有被爆出來的還有很多,每年都有這樣離開世界的學生,這種新聞看著真的讓人很難過。因為毫無意義的在極熱的天氣里曬太陽軍訓,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可以看出,我國對于學生進行軍訓,主要強調了兩個作用:2.軍訓能夠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掌握基本的軍事知識和技能而這個大綱中,規定了軍訓的具體教學內容,包括射擊、單兵戰術、戰傷救護等十二個項目(現在很多學校為了挪用費用,取消了實彈射擊)但很多學校所有學校就是為了省事,教學內容嚴重縮水,只給學生安排隊列訓練。事實上,在大太陽下面傻呆呆的站軍姿,列隊列搞一些形式主義的東西真的可以培養出來國防后備力量么?美其名曰的吃苦精神,在太陽底下曬個十幾天就能把人的性格改變了?把人的思想覺悟提升了?給領導表演一下隊列就掌握基本軍事知識技能了?其實我國最初的軍訓記載來源于西周時期,學堂將學生分為“小學”和“大學”兩級,大學以習武為主。由軍官擔任講師,為學生教授武學知識、騎射能力、兵法等到了宋代,重文輕武,學堂教育中,極少見到武學訓練。而自宋代到了清初,要求參加科舉考察軍事能力以外,幾乎沒有軍事教育制度。直到甲午戰爭中失利,中國人才意識到強兵尚武的重要,因此蔡鍔第一個站出來提出進行軍事能力的教育,對人民進行軍事訓練。教育學家在1902年,發表《軍國民教育》對蔡鍔提出的倡導進行總結升華。并提出軍國民教育需要通過所有學校對青少年開展,訓練學生進行設計、隊列、擊劍、行軍、野外生存、基礎醫學治療等能力。到了1906年,清政府頒布學校進行軍訓的系列辦法規定,以此就是我們現代軍訓的雛形。真正軍訓成型則是在民國時期,濟南慘案后,蔣介石規定,全國中等以上的學校需把軍事教育列為必修科目,而在暑假時期需要進行集中訓練,至此,成體系的軍訓正式開始。而這個體系也和今天的軍訓也極其類似了。新中國成立后,九十年代初,軍訓徹底成為了學生的必修項目之一。而今天的軍訓則是主要以隊列訓練和閱兵展示為主,已經嚴重縮水和變味。
是軍事訓練,西周的老祖宗都告訴你了,這是一種教育??!
難道是要教育你,相信科學,熱射病的真的會死人?
有人說現在孩子體質差嬌生慣養才導致的這樣的結果的,事實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熱射病并死亡。
熱射病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的中暑,是一種致命疾病,在任何人身上皆可能發生,無論你意志是否堅強。決定是否體溫過熱,昏迷,器官損傷甚至死亡的不是你怎么想,不是你想不想堅持,而是三項硬指標:外部溫度,體內溫度,散熱效率。
熱射病的死亡率高達50%
在高溫濕熱環境下,如果散熱不暢,如毛孔堵塞,或者驟然運動導致內溫上升,任是鐵打的漢子都有生命危險。
在真正的軍隊里,如果是酷暑天氣行軍訓練,必然有專門的后勤保障。如果一個人在酷暑中出汗不暢,就會有生命危險,必須要停止訓練。同時還必要準備好淡鹽水,補充連隊士兵因流汗損失的電解質。

你以為軍隊大熱天讓士兵在泥水里摸爬滾打是為了更苦嗎?一方面增加了對意志的磨練,更關鍵的是設計訓練項目的人是專業的,用冷水或泥水降低士兵中暑風險。我一個哥哥曾經在甘肅沙漠服役,進行過背負迫擊炮零件穿越沙漠的訓練。當時條件有限,為了保證生存每個班都有一個人專門背負一個純凈水桶的水。由于水桶不符合人體工學,是除迫擊炮架之外第二難攜帶的東西。但是為了保證全體活著完成訓練,再痛苦也一定要攜帶,行軍時盡可能夜間行進,白天避暑。在戈壁上一旦出現中暑,必然有無謂的傷亡。既然是所謂的“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那是不是這個孩子出事了,要以烈士的待遇呢?現在上個學,軍訓都可以變成代替大自然的物競天擇的工具了么?對于網友大范圍討論的學生軍訓是否真正需要的問題,首先我要擺明自己的態度:軍訓不一定是需要的,但絕對是需要改革的。現在的軍訓的核心都變成了曬太陽,這是毫無意義的,更沒有人聽說,誰軍訓結束之后,就意志力變好了。正因如此,也導致有些學生對于軍事的了解甚至也僅止步于站軍姿、立正、齊步走。至于你說,要是真的成為后備軍將來上了戰場,你問他一個彈藥基數是啥?估計他都不知道。你如果認為現在的軍訓正常,那么你自己本身已經不正常了。其實不是軍訓這項制度不好,而是在落實的時候出了問題。軍訓的時候做做表面功夫,訓練完檢閱的時候,就是為了讓領導坐在主席臺上體驗一下閱兵的快感,讓負責訓練的人臉上好看,至于真正被訓練的人,也僅僅只是工具人罷了。(大家說很燃的軍訓展示,但我只看到了一個一個工具人)當年在我軍訓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悶熱的夏天,所有人都站在雨里站軍姿,雨水從鬢角劃過脖子,滴入到迷彩服里面,悶不過氣來,眼鏡架在鼻子上不斷的下滑,就在那個無聊的雨中,思想無意識的放空,記得我那時候突然想到了《水滸傳》,林沖武松發配的時候要打的那個“殺威棒”,“太祖武德皇帝留下舊制:新入的賊配軍須吃一百殺威棒”其實意圖就是在告訴那些犯人,不管你以前是誰,結交過什么樣的大官,但你到我這里了,你就得夾著尾巴做人,老老實實的記住誰才是這里的老大。當時看著走來走去的教官,看著坐在主席臺上面躲雨的領導,我就想說一句軍訓強調的所謂的集體榮譽感,很好聽,但不過大家都是配合著表演,所謂的服從性,對于新一代的青少年來講也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怕我真到為國打仗的時候,我會自以為可以在敵人槍口下站最漂亮的軍姿然后秒殺所有人。英國倫敦塔博物館收藏了大量一戰士兵信件,其中有很多都記錄了戰場經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戰--列日戰役中,很多英軍記錄了德國新兵排成隊列齊步走向英軍陣地,結果一次性被英軍重機槍打死幾百人。還有就是對于教官的選擇的良莠不齊,很多學校為了圖方便,采取外包制度,直接把軍訓這個內容交給安保公司來做。甚至有調戲班里女同學的、打群架的、體罰的、罵人的。我不相信這樣的教官能交出來三觀向上的愛國主義好青年。 其實,軍訓的意義不在于曬黑變丑,掉一層皮,但如果軍訓只給你留下了這樣的一個印象,那么問題不在于你,在軍訓。而這些孩子的死亡也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校園健康事件,他們的不幸,為我們全國的軍訓制度敲響了警鐘。形式主義和層層轉包的模式下,好的制度也會被扭曲的面目全非。原本那些提高學生軍事素養的規定,那些軍訓經費都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