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深入實施改革行動 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1-04-02
山西省長治市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當地實際,出臺《長治市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十大行動》,著力破除瓶頸制約,拓展路徑空間,大力推進長治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擴容提質,讓優質資源更普惠。增加學前教育資源,市教育局全程參與小區配套園規劃、建設、驗收、移交等各環節,大力推進新增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考核。2019年以來,全市新改擴建公辦園31所,認定扶持普惠性民辦園46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1%。增加優質特色普通高中資源,在市七中等6所中學開展藝體類特色高中試點,設立美術、音樂、舞蹈、傳媒、書法、電聲等6類專業,每校開設專業2—3個,推進學校專業錯位發展。實施藝體類培訓機構進校園三年行動計劃,每年通過公開選拔,將優質培訓機構納入“進校園”目錄,與6所藝體類特色高中自主簽約、聯合培訓,并承諾收費標準不高于市場價格的60%,有力提升了教育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打破壁壘,讓體制機制更順暢。大力推進校長職級制和縣管校聘一體化改革,有效打破校長教師人權事權不統一的體制壁壘。健全校長管理體制,取消學校行政級別,由教育行政部門聘任校長,實施年度職級檔次認定和任期考核,推行校長職級制工資,實現校長“管理歸口、待遇優化、專業提升”。2019年6月實施改革至今,全市聘任校長579名,交流調整校長127名,校長平均年齡由改革前的51歲降低為47歲,師范類院校專業校長占比達到100%。健全教師管理體制,建立由縣級編制、人社部門控制編制和崗位總量,教育部門進行動態調整的縣管校聘制,交流教師1407名、落聘67名。通過“兩健全”擴大了學校辦學自主權,促進了校長隊伍專業化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激發了廣大中小學校辦學活力。
關心關愛,讓職業歸屬更強烈。關注非在編教師,920名政府購買服務崗位幼兒教師與在編教師實現同工同酬。民辦學校與教師依法簽訂聘任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工資,保障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關注病養教師,建立教師離崗退養聯審聯批制度,對工作年限滿30年,或工作年限滿20年且距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病養教師,經教育、編制、人社、財政四部門審批同意后可提前離崗退養,全市117名病養教師完成退出。提高教師工資收入,全面推行10%—20%的教師增量績效政策,班主任津貼按照每班每月不低于500元標準納入各級財政預算?;I集社會資本成立長治崇楷教育發展基金,累計為優秀教師、生活困難教師發放獎勵金、幫扶金4642萬元。提高教師社會地位,在全市二甲以上公立醫院設立教師掛號窗口,全市33161名在編在崗教師和4032名臨時代課教師憑教師工作證免費乘坐城鄉公交、參觀旅游景點。政策實施以來,全市涌現出一批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師德楷模,2019年長治二中教師許軍則榮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潞州中學岳夢華等6名教師獲得“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整治生態,讓管理服務更優化。整治幼兒園“小學化”,禁止直接向幼兒傳授小學階段的具體知識,通過開展實地抽查和“回頭看”,全市整改問題653條,堅持了游戲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整治,暫停審批體育、藝術之外的校外文化培訓機構,逐步取消校外培訓機構開展的中小學生課外文化補習。建立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制度,凈化校外培訓市場,全市整改問題機構86所、取締182所。開展免費校內課后服務,推行中小學雙休日開放1天、寒假開放1周、暑假開放3周,通過答疑解惑、社團活動、圖書閱覽、科普宣傳等形式,滿足學生及家長的課后服務需求,全市參與學校678所,受益學生32萬人。提供智能電子學生證服務,研發具有定向通話、門禁管理、電子圍欄等功能的智能電子學生證,實現了學生禁帶手機入校后家校間的互聯互通,創造了智慧校園管理新模式,全市192所學校的10.5萬名學生已配備使用?!皟烧蝺煞铡睜I造了規范有序的發展環境,教育服務社會投訴率較去年下降23%。
立德樹人,讓學生發展更全面。突出思政實效,中小學全部成立思政工作委員會,為千人以上學校設立黨組織專職副書記165名,配備專職思政員334名。開設“長治教育大講堂”,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實現思政工作人員輪訓全覆蓋,把牢“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正確方向。加強勞動教育,建成市級綜合實踐基地1個、縣級基地14個、校級基地326個,統籌家務勞動、校內勞動、實踐活動開展。轉變評價標準,中考體育分值由50分增加至70分,新增裸眼視力和體重考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小學、初中、高中全面鋪開,形成了全面發展育人導向的社會共識。轉變“教”“學”“育”方式,建立“目標導航、自主探究、分組合作、引導啟發”的生本課堂教學模式,將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貫穿課堂始終,全市中小學實現課改全覆蓋,教師參與率達72%。
來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