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一、浙江省數字體育發展現
二、浙江數字體育發展亮點
一是實現全省全民健身服務“一張圖”。為破解“去哪兒健身”“參與活動難”“加入組織難”“如何健身”等群眾健身困境,浙江省以《關于深化體育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系統建設的通知》為指導,利用數字技術打造2.0版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系統,實現公共體育“一站式”服務。具體而言,在“浙里辦”(一款基于浙江政務服務網一體化平臺能力的APP,是浙江打造掌上辦事之省的核心載體)開辟體育公共服務專區,植入2.0版的全民健身地圖、科學健身指導、社會體育組織和體質測定站點等功能板塊,實現了省內131家公共體育場館“掌上”導航、查詢、預約、支付等功能,27萬個體育場地均能在上面查詢、導航,全省1015家百姓健身房全部納入全民健身地圖,特別是2021年以來,相關部門梳理了183975個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數據,并將數據倉中156569名社會體育指導員信息遷移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系統。
二是建設數字體育訓練“一體化”管理應用。為提高競技體育訓練全周期、精細化、科學化水平,浙江省體育局與寧波易力加運動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為浙江省運動隊提供集傷病預防、運動數據實時采集和反饋的數字化訓練系統。該系統采用先進的“控制電腦+伺服電機”技術,是國內首套以伺服電機提供運動阻力的數字化訓練設備,實現了運動員競技訓練的數字化控制,目前已應用于舉重、帆船帆板、羽毛球隊等大部分省級運動隊。
三是打造體育賽事“一站式”服務應用。為提升體育賽事管理和服務水平,浙江省近些年致力于通過打造體育賽事“一站式”服務等系列應用,發揮數字體育在資源要素配置中的優化集成作用,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數字化管理應用建設。2021年4月舉辦的浙江省青少年電子制作錦標賽上,首次啟用了“浙江省青少年電子制作錦標賽專用平臺”。該平臺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在線報名、云端培訓、賽事直播、成績公示、在線報到、社區互動、申訴流程一體化、個人成長記錄、電子獎狀查詢等功能聚合在一起,同時推出“一人一賽一碼”在線即時成績錄入系統,成功實現“掌上辦賽”。在這一數字化平臺的加持下,本屆錦標賽為參賽者和觀眾提供了“掃碼進平臺、賽事在線看、信息全知道、電子獎狀自動生成”等不同于傳統辦賽模式的服務體驗。
四是打造智慧體育場館。作為浙江省體育局數字化轉型項目的省級試點單位,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2017年布局數字體育、智慧場館建設,依托“互聯網+體育”的創新技術模式,實現了場地在線預定、會員儲值、門票售賣等線上服務。2019年,該中心旗下浙江黃龍呼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上線了自主研發的智慧場館管理系統,新系統融合了感知層、基礎硬件層、基礎平臺層、業務應用層、應用展示層5個技術體系架構,通過引入自助服務機、人臉識別設備、無人值守閘機、智慧燈控等智能化硬件,以信息化技術手段打破軟硬件異域結構,達到智慧硬件和智慧軟件的協同聯結,實現了在線門票售賣、運動卡儲值辦理、會員人臉采集及人像認證等多種便捷性功能,構建出黃龍智慧物聯“大腦”服務生態圈。截至2019年7月,數字體育幫助黃龍體育中心經營收入環比增長200%,節約人力管理成本近1/3,提升場館管理效率30%以上。
五是建立“數智一體”的體育綜合體。作為杭州首個大型文化體育綜合體和阿里體育“第一館”,阿里體育中心融入建設全國唯一的海塘遺址類博物館、自助進出的游泳館、先享后付的籃球館、智能燈控管理的羽毛球館、無人值守的足球場、AR體感互動科技體育玩樂園(VS park)、真人AR競技游戲Hado等,實現了數字技術與體育、文化、娛樂等多元素聚合。特別是依托阿里云IoT事業部的技術能力,透過智能化人機交互設備,結合IoT的空間數字化,利用IoT的技術手段服務場館業務流的全流程,推進體育場館新服務、新產品、新運營,結合體育新零售、運動銀行、運動黑科技等,探索創新了大型體育場館“一體化智慧運營”新模式,有效實現了市民運動消費體驗和場館提升運營效率的雙提升,更為場館開發出更多高附加值的周邊復合業態。
三、浙江省數字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體育數字化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經過多年體育數字化改革,浙江省逐步改善了體育系統信息系統易用性差、各自為政、低水平重復建設以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等問題,但全省體育數字化改革和數字治理建設整體尚處在頂層設計、架構搭建階段,而在數據匯集共享與大數據挖掘應用支撐政府科學決策和公共服務高效化、智能體育政務系統從“能用”到“好用”、跨部門聯合監管與失信聯合懲戒以及法制健全與制度完善等方面短板明顯。
二是數字體育產業發展潛力有待進一步激活。當前我國產業數字化轉型由單點應用向連續協同演進,傳統產業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升,數據集成、平臺賦能成為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v觀數字體育產業在浙江乃至全國發展現狀,當前尚處在政策引導與資本布局階段,整個行業呈現數字體育消費需求和體育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較強,而產業規模與效益并不顯著,數字化轉型方案供應商不多不強以及行業應用場景尚在探索等局面。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是體育市場經濟的主要構成,體育數據集成能力、數字體育平臺經濟、體育制造企業數字化基礎能力等普遍較弱,導致體育生產模式、組織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等創新不足。未來,如何助力體育中小微企業破解數字經濟轉型難題,真正解決“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問題將是浙江釋放數字體育產業發展潛力的核心。
三是體育數據價值化有待進一步推進。價值化的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加快推進數據價值化進程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本質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數據采集、數據標準、數據確權、數據標注、數據定價、數據交易、數據流轉、數據保護等。鑒于我國體育產業崛起時間并不長,數據作為一種與土地、資本、技術、人才、創新等同等重要的關鍵生產要素得到體育行業認識與重視也剛剛起步。目前浙江以省體育數據倉建設為抓手著手政府數據歸集、治理、共享和開放工作并初顯成效,但從產業發展角度看顯然存在很多短板與空白,例如體育數據的商業智能處理、數據挖掘和分析、數據安全以及數據交易等等。為此,浙江下一步需要在全國探路先行,重點在數據確權、數據定價、數據交易等要素市場化、流通機制設計等環節實現重大突破,為促進全省數字體育創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是網絡空間安全面臨新挑戰。網絡安全業已上升為國家安全戰略,涉及數字體育建設的信息安全與數據安全,與國家安全、經濟運行、社會秩序和公眾利益息息相關,是國家信息安全防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省體育信息系統過去存在被篡改、被植入非法頁面或存在安全漏洞等問題,當前體育系統的網絡信息安全管理體制、公共數據開放管理機制、公共數據分類分級指南和公共數據管理規范等也有待進一步完善。為此,推進數字體育建設與發展工作中,浙江需要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開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務的關系,不斷提高對網絡規律的把握能力、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對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持續完善網絡空間安全體系。
四、“十四五”時期浙江省推進數字體育發展重點任務
一是加速推進體育數據要素價值化進程。將數據作為數字體育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不斷推進體育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深化應用創新與價值實現。加快省體育數據倉建設,完善數據采集歸集標準,提高體育公共數據采集質量和規范性。利用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共享數據,依據浙江省公共數據分類分級的原則,建設體育信息主題庫和標簽庫,充分挖掘體育數據的應用價值。建立并完善跨行業、跨地區、跨部門的體育數據共享通道,對各地各部門提供數據共享基礎能力支撐。適時推進體育領域數據高鐵建設,補齊數據歸集工作不夠及時、數據質量不夠高、數據內在關聯邏輯性不夠強等短板。以提高數據要素配置流通能力為目標,加強體育數據資源確權、流通、交易、應用、開發、保護等規則體系研究。
二是不斷深化體育數字化改革。以打造體育整體智治示范區為目標,通過數字賦能推動體育治理重要領域體制機制、組織架構、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系統性重塑。重點按照“1114”體育數字化轉型總體架構,全面建成“浙江體育公共服務管理綜合應用系統、省體育局公共數據應用系統(省體育數據倉)、綜合智能服務門戶、四大核心業務應用”。迭代政務服務和管理系統,梳理整合體育業務,推動體育主要領域核心業務數字化,全面對接“浙里辦”“浙政釘”,實現“掌上辦”“一網辦”。完善推進數字體育發展政策體系,啟動浙江省體育局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和《全省體育場館智能化改造指導性意見》、《全省體育系統信息化建設管理規定》以及數據開放共亨、數據交易、知識產權保護、隱私保護、安全保障等數字體育相關標準研制。
三是加快推進體育產業數字化進程。全面實施數字體育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完善浙江省體育產業名錄數據庫、全域戶外運動智慧信息平臺、“政采云”體育裝備館建設,優化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場所數據庫,建立健全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場所信用評價體系。破解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題,推動體育企業“上云用數賦智”。鼓勵互聯網企業和體育頭部企業研制體育數字化轉型系統解決方案,發展平臺經濟。引導體育制造企業加快生產裝備的數字化升級,深化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應用。推進杭州、寧波、金華等數字體育示范區、示范點、產業集聚區以及杭—嘉—湖“體育數字與智能創新都市圈”、溫—臺—金“體育智造與貿易創新都市圈”建設。
四是健全數字化體育公共服務管理體系。以數字生活新服務行動落實為抓好手,完善公共體育“一站式”服務應用。完善全民健身電子地圖,納入全域戶外、環浙步道,在2025年前實現公共體育健身設施100%納入地圖并實現導航、查詢等功能。支持依托“數字浙江”的統一用戶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全省范圍內的“健身碼”開放認證平臺,實現全省公共體育場所一碼通行。實施大中型體育公共場館智慧化改造,實現全省大、中型公共體育場館智慧化場景體驗全覆蓋,在2025年前完成全省119家公共體育場館的快捷服務、便民服務、硬件改造、公益服務、運營管理、環境改造、文化氛圍、智慧場館八大提升計劃。促進經營數據與客流數據綜合應用,提升體育場館公共服務水平。
來源:長三角體育一體化研究
免責聲明:圖文來自于網絡,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目的,僅代表作者觀點,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國咨詢熱線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