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hvztp"><delect id="hvztp"></delect></meter>

        <meter id="hvztp"><progress id="hvztp"></progress></meter>

          <var id="hvztp"><dfn id="hvztp"></dfn></var>
            <big id="hvztp"><address id="hvztp"><ins id="hvztp"></ins></address></big>

            <span id="hvztp"></span>
            <pre id="hvztp"></pre>

            <em id="hvztp"></em>
            歡迎來到研學旅行網
            首頁 > 國家政策

            農業農村部 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2)》(全文)

            2022-04-21

            圖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畜牧獸醫、海洋漁業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廣東省農墾總局:
            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效舉措,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激發社會資本的動力和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有序投入農業農村,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加快形成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格局,我部制定了《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的引導帶動功能,不斷調動強化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切實發揮好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作用。

            《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2)》(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笨傄?,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創新投融資機制,降低準入門檻,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投融資需求,助力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和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重點任務提供有效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引導社會資本與農民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支持社會資本依法依規拓展業務,注重合作共贏,多辦農民“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合算”的產業,把收益更多留在鄉村;多辦鏈條長、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產業,把就業崗位更多留給農民;多辦扶貧帶貧、幫農帶農的產業,帶動農村同步發展、農民同步進步。
            2.遵循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將人才、技術、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注入農業農村,加快建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堅持“放管服”改革方向,建立健全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創造良好穩定的市場預期,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重點領域。
            3.堅持開拓創新。鼓勵社會資本與政府、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充分發揮社會資本市場化、專業化等優勢,加快投融資模式創新應用,為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開辟更多有效路徑,探索更多典型模式。有效挖掘鄉村服務領域投資潛力,拓寬社會資本投資渠道,保持農業農村投資穩定增長,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二、投資的重點產業和領域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立足當前農業農村新形勢新要求,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點產業和領域,促進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
            (一)現代種養業。支持社會資本發展規?;?、標準化、品牌化和綠色化種養業,鞏固主產區糧棉油糖膠生產,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延伸拓展產業鏈,增加綠色優質產品供給。鼓勵社會資本大力發展青貯玉米、高產優質苜蓿等飼草料生產,發展草食畜牧業。支持社會資本合理布局規?;B殖場,擴大生豬產能,加大生豬深加工投資,加快形成養殖與屠宰加工相匹配的產業布局;穩步推進禽肉、牛羊肉等產業發展,增加肉類市場總體供應。鼓勵社會資本建設優質奶源基地,升級改造中小奶牛養殖場,做大做強民族奶業。鼓勵社會資本發展集約化、工廠化循環水水產養殖、稻漁綜合種養、鹽堿水養殖和深遠海智能網箱養殖,推進海洋牧場和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加大對遠洋漁業的投資力度。
            (二)現代種業。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創新型種業企業,提升商業化育種創新能力,提升我國種業國際競爭力。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現代種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加強種質資源保存與利用、育種創新、品種檢測測試與展示示范、良種繁育等能力建設,建立現代種業體系。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國家南繁育種基地建設,推進甘肅、四川國家級制種基地建設與提檔升級,加快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繁基地建設。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畜禽保種場(保護區)、國家育種場、品種測定站建設,提升畜禽種業發展水平。
            (三)鄉土特色產業。鼓勵社會資本在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開發特色農業農村資源。發展“一村一品”“一縣一業”鄉土特色產業,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集約化加工基地、倉儲物流基地,完善科技支撐體系、生產服務體系、品牌與市場營銷體系、質量控制體系,建立利益聯結緊密的建設運行機制,形成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因地制宜發展具有民族、文化與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發展一批家庭工廠、手工作坊、鄉村車間,培育“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支持社會資本投資建設規范化鄉村工廠、生產車間,發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業和綠色建筑建材等鄉土產業。
            (四)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業機械化、標準化水平,助力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強縣。鼓勵社會資本聯合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農產品初加工,建設一批專業村鎮。統籌農產品產地、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建設,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建設一批貯藏保鮮、分級包裝、冷鏈配送等設施設備,提高冷鏈物流服務效率和質量,打造農產品物流節點,發展農超、農社、農企、農校等產銷對接的新型流通業態。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農業產業強鎮建設。
            (五)鄉村新型服務業。鼓勵社會資本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餐飲民宿、創意農業、農耕體驗、康養基地等產業,充分發掘農業農村生態、文化等各類資源優勢,打造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服務規范的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挖掘和利用農耕文化遺產資源,打造特色優秀農耕文化產業集群。支持社會資本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提供市場信息、農技推廣、農資供應、統防統治、深松整地、農產品營銷等生產性服務,建設一批農業科技服務企業、服務型農民合作社。鼓勵社會資本改造傳統小商業、小門店、小集市等商業網點,積極發展批發零售、養老托幼、文化教育、環境衛生等生活性服務業,為鄉村居民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務。
            (六)生態循環農業。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廢舊農膜回收、農藥化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廢棄漁網具回收再利用,加大對收儲運和處理體系、還田管網設施、準用漁具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加大對農村能源綜合建設投入力度,推廣農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探索秸稈打捆直燃和成型燃料供暖供熱,沼氣生物天然氣供氣供熱新模式。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長江黃河等流域生態保護、東北黑土地保護、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修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
            (七)農業科技創新。鼓勵社會資本創辦農業科技創新型企業,參與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開展生物種業、重型農機、漁業裝備、智慧農業、綠色投入品、漁具標識和玻璃鋼等新材料漁船等領域的研發創新、成果轉化與技術服務。鼓勵社會資本牽頭建設農業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參與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等建設,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平臺。引導社會資本發展技術交易市場和服務機構,提供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加快先進實用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
            (八)農業農村人才培養。支持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實用人才、農業科技人才、農村專業服務型人才培養,投資建設農業農村人才培訓基地、孵化基地,為人才提供更好的培訓、實訓、實習平臺。鼓勵社會資本為優秀農業農村人才提供獎勵資助、技術支持、管理服務,促進農業農村人才脫穎而出。
            (九)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參與實施區域化整體建設,推進田水林路電綜合配套,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鼓勵參與漁港和避風錨地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產品產地追溯體系建設,提供產品分級和物流運輸周轉等服務。
            (十)數字鄉村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數字農業、數字鄉村建設,推進農業遙感、物聯網、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應用,提高農業生產、鄉村治理、社會服務等信息化水平;參與農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投資、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推進優質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
            (十一)農村創新創業。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返鄉創業園區、農村創新創業園區、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等平臺載體,加強各類創新創業平臺載體的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產學研用合作,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鼓勵社會資本聯合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優質教育培訓機構等開展面向農村創新創業人員的創業能力、產業技術、經營管理培訓,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十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支持社會資本投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參與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項目建設運營,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美麗宜居村莊、文明漁港和最美庭院創建等活動,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等有機結合。
            三、創新投入方式
            根據各地農業農村實際發展情況,因地制宜創新投融資模式,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租賃等途徑,采取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健全聯農帶農有效激勵機制,穩妥有序投入鄉村振興。
            (一)完善全產業鏈開發模式。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聯合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小農戶,加快全產業鏈開發和一體化經營,開展規?;N養,發展加工和流通,開創品牌、注重營銷,推進產業鏈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有機銜接,推進種養業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服務業等滲透交叉,強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社會資本聚焦比較優勢突出的產業鏈條,補齊產業鏈條中的發展短板。支持龍頭企業下鄉進村建總部、建分支機構、建生產加工基地,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
            (二)探索區域整體開發模式。支持有實力的社會資本在符合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劃、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探索區域整體開發模式,統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高標準農田建設、集中連片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建設、產業融合發展等進行整體化投資,建立完善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為當地農業農村發展提供區域性、系統性解決方案,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農民收入持續提升,實現社會資本與農戶互惠共贏。
            (三)創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積極探索農業農村領域有穩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實施路徑和機制,讓社會資本投資可預期、有回報、能持續,依法合規、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鼓勵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按照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相關文件要求,對本地區農業投資項目進行系統性梳理,篩選并培育適于采取PPP模式的鄉村振興項目,優先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鼓勵社會資本探索通過資產證券化、股權轉讓等方式,盤活項目存量資產,豐富資本進入退出渠道。鼓勵信貸、保險機構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開展投貸聯動、投貸保貼一體化等投融資模式試點。
            (四)探索設立各類鄉村振興基金。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應結合當地發展實際,推動設立政府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大力支持、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市場化運作的鄉村振興基金。鼓勵有實力的社會資本結合地方農業產業發展和投資情況規范有序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充分發揮農業農村部門的行業優勢,積極穩妥推進基金項目儲備、項目推介等工作,鼓勵相關基金通過直接股權投資和設立子基金等方式,充分發揮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引導和資金撬動作用,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整合和轉型升級,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五)建立緊密合作的利益共贏機制。強化社會資本責任意識,引導圍繞“米袋子”“菜籃子”、生豬生產等重點領域,做好疫情、災害時期農產品穩產保供。鼓勵農民以土地經營權、水域灘涂、勞動、技術等入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股份合作、租賃等形式,參與村莊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產業融合發展,創新村企合作模式,充分發揮產業化聯合體等聯農帶農作用,激發和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社會資本采用“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利益聯結方式,與農民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形成穩定利益共同體,做大做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小農戶生產經營能力和組織化程度,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讓社會資本和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四、打造合作平臺
            打造一批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合作平臺,為社會資本投向“三農”提供規劃、項目信息、融資、土地、建設運營等一攬子、全方位投資服務,促進要素集聚、產業集中、企業集群,實現控風險、降成本、提效率。
            (一)完善規劃體系平臺。統籌做好發展引導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建設規劃等的管理制定、信息發布等工作,充分發揮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等為總綱,以種植業、漁業、畜牧業、種業、鄉村產業、農墾和農業科技、農業機械化、農田建設和農業國際合作等相關規劃為指導,以地方農業農村發展有關規劃為補充的農業農村規劃體系作用,引導社會資本突出重點、科學決策,有序投向補短板、強弱項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二)構建農業園區平臺。圍繞以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以及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核心的“三區一園”,以及農業產業強鎮、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村創新創業園區、農業對外合作發展試驗區和孵化實訓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南繁硅谷等重大農業園區,建立社會資本投資指導服務機構,發揮園區平臺的信息匯集、投資對接作用。健全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加快園區公共服務設施和能力水平建設,增強各類園區對社會資本的引導和聚集功能,不斷提升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
            (三)建設重大工程項目平臺。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優質糧食工程、大豆振興計劃,奶業振興行動、畜禽種業振興行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以及包括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在內的綠色發展“五大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國家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建立項目征集和發布機制,引導各類資源要素互相融合。加強宣傳和解讀,讓社會資本了解重大工程項目的參與方式、運營方式、盈利模式、投資回報等相關信息,提高項目透明度;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帶動作用,穩定市場收益預期,調動社會投資積極性。
            (四)推進項目數據信息共享。匯集農業領域基建項目、財政項目,以及各行各業重大項目,形成重點項目數據庫,通過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集中向社會資本公開發布,發揮信息匯集、交流、對接等服務作用,引導各環節市場主體自主調節生產經營決策。推廣大數據應用,引導整合線上線下企業的資源要素,推動業態創新、模式變革和效能提高。鼓勵行業協會商會主動完善和提升行業服務標準,發布高標準的服務信息指引,發揮行業協會、開發區、孵化器的溝通橋梁作用,加強與資本市場對接。
            五、營造良好環境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把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作為重要任務,加強與財政、發改、金融、自然資源等部門的溝通,推進信息互通共享,協調各有關部門立足職能、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規范的合作機制,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相關規劃編制、項目梳理,嚴格遵循鄉村規劃“三區三線”的空間管制,準確把握投資方向,積極探索具體方式,提高各類項目落地效率,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資本的合力作用。加強對外資的管理,推動外資依照《外商投資法》相關規定和要求,投資農業農村。
            (二)強化政策激勵。積極協調各部門完善激勵引導政策,將農業種植養殖配建的保鮮冷藏、晾曬存貯、農機庫房、分揀包裝、廢棄物處理、管理看護房等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落實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政策,并對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加快健全以農村產權交易政策、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等為重要內容的政策保障體系;加快推進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項目審批程序和招投標程序、建立政企常態化溝通機制和投資需求信息發布機制、健全社會資本進入退出渠道等為主要內容的配套服務體系;加快構建以農村土地流轉風險防范制度、農村社會信用評價制度,以及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和農產品期貨價格發現機制等為重要內容的風險防范體系;加快健全商業性、合作性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以及信貸擔保等為重要內容的多層次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加大對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
            (三)廣泛宣傳引導。大力宣傳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重大意義,做好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穩定市場預期,培育合作理念,正確引導社會資本有序進入農業農村經濟領域。各地要加強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成功經驗和案例的總結,推介一批典型模式。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宣傳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成果,營造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良好氛圍。
            附件:1.重點產業和領域目錄
            2.重大政策目錄

            附件1

            重點產業和領域目錄

            現代種養業
            糧棉油糖膠等大宗農作物種植
            設施農業
            規?;B殖場
            草牧業
            水產生態健康養殖業
            優質奶源基地
            稻漁綜合種養
            海洋牧場建設
            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
            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料生產
            高產優質苜蓿生產
            優質糧食生產
            大豆振興
            奶業振興
            現代種業
            國家南繁育制種基地及南繁硅谷
            國家級制種基地及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繁基地
            種質資源表型與基因型精準鑒定
            地方品種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
            畜禽保種場(保護區)、國家育種場、品種測定站
            種子企業商業化育種研發
            鄉土特色產業
            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
            “土字號”“鄉字號”產品品牌培育
            家庭工廠、手工作坊、鄉村車間創辦
            特色食品、制造、手工業和綠色建筑建材
            特色畜禽養殖
            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
            農產品加工流通業
            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基地
            水產品加工技術示范基地
            農產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糧食烘儲中心
            生豬屠宰、深加工
            果蔬加工中心
            農業冷鏈物流設施
            貯藏保鮮、分級包裝、配送中心
            優質飼草產品收儲加工配送服務業
            農超、農社、農企、農校等產銷對接的新型流通業態
            鄉村新型服務業
            統防統治、深松整地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
            批發零售、養老托幼、環境衛生等生活性服務業
            傳統小商業、小門店、小集市等商業網點改造升級
            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創意農業、農耕體驗等
            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
            生態循環農業
            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秸稈綜合利用
            廢舊農膜回收
            廢棄漁網具回收再利用
            農藥化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
            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
            秸稈打捆直燃和成型燃料供暖供熱
            沼氣生物天然氣供氣供熱
            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開發
            長江、黃河及海洋等流域生態保護
            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
            東北黑土地保護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修復
            農業科技創新
            生物種業領域研發創新、成果孵化與技術服務
            高品質動物疫苗研發和產品創新
            綠色安全的生態型水產養殖用藥物研發
            高端農業機械裝備研發生產
            重要漁業裝備研發生產
            農業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基地
            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平臺
            技術交易市場和服務體系
            優質草種選育和推廣
            農業領域知識產權創造與應用
            農業農村人才培養
            農村實用人才培養
            農業科技人才培養
            農村專業服務型人才培養
            農業農村人才培訓基地、孵化基地
            人才培訓、實訓、實習平臺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高標準農田
            農田水利
            池塘標準化改造
            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
            漁港和避風錨地
            產地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數字鄉村建設
            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
            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
            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
            漁船漁港信息管理平臺
            農業農村大數據創新應用
            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
            數字鄉村建設
            優質農產品網絡銷售
            信息進村入戶
            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
            統籌建立縣鄉村三級農產品網絡銷售服務體系
            農村創新創業
            返鄉創業園區
            農村創新創業園區
            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
            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中心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農村廁所革命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農村人居環境設施建設與管護
            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

            附件2


            重大政策目錄

            重點規劃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
            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
            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
            (2016-2020年)
            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
            全國糧食生產發展規劃(2006-2020年)
            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
            全國大宗油料作物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
            糖料蔗主產區生產發展規劃(2015-2020年)
            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
            全國苜蓿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3-2020年)
            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規劃(2017-2025年)
            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
            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
            全國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2011-2020年)
            “十三五”農業科技發展規劃
            “十三五”漁業科技發展規劃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規劃(2016-2020年)
            重點規劃
            全國獸醫衛生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十三五”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規劃
            農業生產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
            “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
            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
            全國農墾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
            西北旱區農牧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6-2020年)
            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
            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2016-2020年)
            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工程建設規劃(2017-2020年)
            全國草原保護建設利用“十三五”規劃
            全國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建設規劃(2017-2025年)
            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2018-2025年)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
            全國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
            農業貿易促進規劃(2011-2020年)
            示范園區
            糧食生產功能區
            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現代農業產業園
            農業產業強鎮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國家南繁育制種基地及南繁硅谷
            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
            全國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
            示范園區
            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
            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標準化特色化產品基地
            鄉村特色產業園
            四川、甘肅國家級制種基地
            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繁基地
            畜禽保種場(保護區)、國家育種場、品種測定站
            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
            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基地(區)
            重大工程項目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綠色高質高效行動
            優質糧食工程
            大豆振興計劃
            奶業振興行動
            生豬規?;B殖場項目
            國家現代種業提升工程
            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
            天然橡膠生產基地項目
            海洋牧場示范建設項目
            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與樣板工程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
            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
            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
            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項目
            數字農業項目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
            重大工程項目
            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
            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項目
            信息進村入戶工程
            “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整縣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

            源:農業農村部


            免責聲明:圖文來自于網絡,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目的,僅代表作者觀點,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政策解讀

            掃碼關注
            研學旅行網

            關于我們 | 廣告合作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華夏新銳(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備案號:京ICP備18031541號-1

            總部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天壇東里中區甲14號院東樓

            運營中心:山東省濟南市青年東路18號山東廣電產業大廈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國咨詢熱線

            18611570377 010-57166767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meter id="hvztp"><delect id="hvztp"></delect></meter>

                  <meter id="hvztp"><progress id="hvztp"></progress></meter>

                    <var id="hvztp"><dfn id="hvztp"></dfn></var>
                      <big id="hvztp"><address id="hvztp"><ins id="hvztp"></ins></address></big>

                      <span id="hvztp"></span>
                      <pre id="hvztp"></pre>

                      <em id="hvztp"></em>